"东皋薄暮望"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这句话的拼音是:dōng gāo bó mù wàng。在这句诗中,“东皋”指的是东方的高地或山丘;“薄暮”表示傍晚时分;“望”则有眺望、远望之意。整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的情景。
文章内容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中“东皋薄暮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登高望远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东皋薄暮望”中的“东皋”,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处的具体地点——一个位于东方的高地。而“薄暮”则点明了时间,即傍晚时分。此时,天空渐渐染上暮色,万物归于宁静,这样的时刻最适合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的“徙倚欲何依”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徘徊不定,不知该依靠什么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迷茫正是许多古代文人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无常时共同的感受。尽管如此,“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美丽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永恒的魅力。
最后,“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将视角转向人间活动,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牧童赶着牛羊回家,猎人带着猎物归来,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或许隐藏着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综上所述,《野望》通过“东皋薄暮望”等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提醒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成长,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