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精选 >正文

蝉李商隐

发布时间:2025-04-14 17:59:38  编辑:  来源:

导读《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开篇两句点明了蝉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它鸣叫时的无奈。蝉栖息于高树之上,远离尘世喧嚣,却也因此难以获得充足的食物,这象征着那些身处高位但生活并不如意的人们。而它发出的哀鸣,虽倾尽全力,却无人理会,只能徒增悲凉之感。这两句通过蝉的形象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者的悲哀。

接下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进一步描绘了蝉在夜晚孤独鸣叫的情景。“五更疏欲断”强调了蝉鸣逐渐稀薄直至几乎消失的状态,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疲惫与无助;而“一树碧无情”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的冷漠无情,反衬出蝉的孤寂无助。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冷酷,也隐喻了人情的淡漠。

最后,“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尾联由蝉转到自身,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坎坷、故乡荒芜的感慨。身为微官小吏,自己的命运如同随波逐流的浮木般漂泊不定;而故乡的田园早已杂草丛生,无复昔日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苍凉与无奈。

综上所述,《蝉》是一首借物抒怀的作品,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蝉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版权所有:阜新生活网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