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夜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解读
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通过描写梧桐树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的“萧萧”不仅摹写了声音,还暗示了季节的肃杀与萧条,而“寒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寂的感觉。同时,“梧叶”作为秋天的象征物之一,在这里既点明了时令,又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将视线转向远处的江面,随着秋风的吹拂,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动客情”三个字直接揭示了作者的情感状态——他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眼前的一切,不禁勾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笔锋一转,由自然景象过渡到人间生活场景。诗人想象着不远处的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捕捉蟋蟀(即“促织”)。这一细节充满了童趣,也为原本略显沉闷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
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则将焦点集中于一个微小却温馨的角落:深夜里,篱笆旁透出一盏孤灯。这盏灯或许属于某个农家,也可能是孩子们玩耍后归家时点亮的。无论如何,它都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与前面提到的寒意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结
综上所述,《夜书所见》通过对秋夜景色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清冷又富有生机的画面。更重要的是,诗人借助这些具体的意象,将自己的孤独与惆怅寄托其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怀乡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