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国家公祭日,即每年的12月13日,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设立的全国性纪念日。这一天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历史的记忆,...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国家公祭日,即每年的12月13日,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设立的全国性纪念日。这一天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历史的记忆,更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当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随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惨遭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城市化为废墟。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呼吁和平,中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2014年起,国家通过庄严的公祭仪式、默哀悼念等形式,向死难者致以深切哀思,并号召全社会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同时呼吁全球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它提醒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只有珍视和平,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这既是对死难者的告慰,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