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发布时间:2025-04-13 18:00:53  编辑:  来源:

导读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中国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赋予了丰富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人生阶段的理解,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在古代,中国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赋予了丰富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人生阶段的理解,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垂暮之年的老人,每一个称谓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

刚出生的婴儿被称为“襁褓”,意指婴儿被包裹在襁褓中。到了满月时,则称为“孩提”,表示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而三岁左右的小孩叫作“龆龀”,形象地描绘出乳牙脱落的特征。十岁以下的孩子则统称为“总角”或“垂髫”,因为他们的头发通常扎成两个小髻,像羊角一样可爱。

进入少年时期,男子十五岁称“束发”,象征成童;女子十三岁称“豆蔻年华”,取自杜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十岁的青年称为“弱冠”,意味着尚未完全成熟,需加冠礼以示成人。三十岁为“而立”,寓意立业、立志;四十岁称“不惑”,表示心智更加坚定。五十岁为“知天命”,意味着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称“耳顺”,代表能坦然接受外界评价。

七十岁以上则有诸多雅称,如“古稀”“杖朝”“耋耄”等,表达对长寿者的敬重与祝福。此外,“期颐”专指百岁高寿之人,象征圆满的人生。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年龄称谓,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版权所有: 阜新生活网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