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七年之痒”和“十年之痛”是两个常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情感状态的俗语,尤其在婚姻或长期关系中更为常见。“七年之痒”源于心理学家哈维...
“七年之痒”和“十年之痛”是两个常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情感状态的俗语,尤其在婚姻或长期关系中更为常见。
“七年之痒”源于心理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的是在一段关系进入第七个年头时,双方可能会因为习惯、熟悉感以及新鲜感的缺失而感到厌倦。这种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彼此的不满、争吵增多或者对关系的怀疑。它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但却是许多人会在长期关系中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通常会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互动或者重新审视关系来应对这种“痒”。
“十年之痛”则更进一步,指的是在长期关系中,当两个人共同经历了更多生活波折后,可能会因为现实压力、性格差异或者其他因素而感受到更深的情感痛苦。这不仅仅是对关系的怀疑,更是对自我和未来的一种焦虑。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因为在这个阶段,双方往往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此时关系出现问题,解决起来可能会更加困难。
这两个概念提醒我们,在长期关系中,保持沟通、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无论是“七年之痒”还是“十年之痛”,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