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篇经典故事,出自其编纂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该文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西晋时期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周处的成长历程及其自我觉醒的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害百姓,乡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或劝使求除二害。处曰:“吾能除之。”遂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里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陆机、陆云,时云年少,未与机齐名,处谓云曰:“欲自修而无与同,其何益乎?”云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处遂改励,终成贤才。
注释
- 凶强侠气:性格刚猛且好斗。
- 三横:指三条祸害,即水中蛟龙、山中猛虎以及周处本人。
- 更相庆:互相庆祝。
- 修:修养品德。
- 为己/为人:前者指为了自身完善,后者指迎合他人期待。
翻译
周处在年轻的时候,性情凶狠霸道,被视为乡里的祸害。此外,义兴县的河流里有一条蛟龙,山上还有一只白额老虎,它们都残害百姓,被人们称为“三害”,而周处的危害最为严重。有人建议他去消灭这两害。周处回答说:“我可以做到。”于是他上山射杀老虎,潜入水中与蛟龙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纷纷互相祝贺。然而,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并返回乡里,听到乡亲们在庆祝他的死亡,这才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给乡亲们带来了困扰,萌生了悔过自新的念头。之后,他前往吴国拜访陆机、陆云兄弟。当时陆云年纪尚轻,尚未与哥哥陆机齐名,周处对他说:“如果我想提升自己的德行,但身边没有可以一起切磋的朋友,那又有什么用呢?”陆云答道:“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现代的学者往往是为了取悦别人。”听了这番话后,周处深受启发,从此努力改正缺点,最终成为一位贤德之人。
文章
《周处》通过讲述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可塑性和成长的可能性。周处从最初被乡亲视为恶霸,到后来主动反思并积极改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外界影响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陆云关于“学者为己”的言论更是点明了内在动机对于追求进步的关键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过去如何,只要愿意正视错误并付诸行动,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超越。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