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应接不暇”的“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出自成语“应接不暇”。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繁多,一个人无法一一应付,显得时间或精力不够用
“应接不暇”的“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出自成语“应接不暇”。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繁多,一个人无法一一应付,显得时间或精力不够用。那么,“暇”在这里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暇”在汉语中通常表示空闲、从容的意思。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闲暇时光”,就是指那些没有任务和压力的时间段。而在“应接不暇”中,“暇”则带有“空闲”或“从容应对”的含义。当事情纷至沓来时,人就无法从容应对,更谈不上有“暇”去处理每一件事了。
从字形上看,“暇”由“日”和“叚”组成,意为在一天的时间里有余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而当事情太多时,连休息的时间都被占用了,自然也就无“暇”可言了。
成语“应接不暇”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文学家沈约的《宋书》中:“累迁尚书左仆射,尝与帝登北楼,见远山叠翠,因问左右:‘此山何名?’对曰:‘不知。’帝顾谓约曰:‘卿能记乎?’约应声答曰:‘臣虽不敏,请记之。’于是应接不暇。”这里描述的是沈约面对众多事务时,忙得无法逐一记住所有细节的情景。
因此,“暇”在“应接不暇”中的意义就在于它强调了一种从容的状态,反衬出忙碌状态下的手忙脚乱。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陷入“应接不暇”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