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百身何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4-04 08:57:55  编辑:  来源:

导读 “百身何赎”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句子:“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

“百身何赎”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句子:“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百身何赎?”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感叹国家虽然有贤明之士,但仍有不称职的人;百姓虽然生活安定,但也有人缺乏智慧和谋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因而发出“百身何赎”的感慨,意思是即便牺牲一百个生命也难以弥补所失去的东西。

从字面意义来看,“百身何赎”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高度珍视以及对逝者深深的哀悼之情。在古代社会,这种情感常用于描述因战争、灾难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悲痛。同时,它也隐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无法挽回已经失去的一切。

这一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对于重大损失或不幸事件的深切惋惜。例如,在描写亲人离世时,可以使用此词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而在讨论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时,则可借此强调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珍惜当下生活。总之,“百身何赎”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提醒我们关注现实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价值。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版权所有: 阜新生活网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