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项脊轩志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03:10  编辑:  来源:

导读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归有光及其散文风格,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归有光及其散文风格,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分明的特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复杂情感。

- 难点:分析“庭中通南北为一”、“百年老屋”等语句背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祖辈生活的小故事或者播放一段反映旧时家庭生活的视频片段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出课文标题《项脊轩志》,解释其含义——项脊轩是作者幼年读书的地方,“志”即记述之意。这样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讲授新课(约25分钟)

1. 整体感知: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并简要概括段落大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提示可以从时间线索入手梳理故事情节)

2. 精读赏析:

- 第一部分描述了项脊轩修缮前后的变化及其成为作者精神寄托的过程;

- 第二部分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生前点滴往事,尤其是“娘以指叩门扉曰”、“瞻顾遗迹”等句特别感人;

- 最后部分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文章为何要从修葺项脊轩写起?

- “庭中通南北为一”的描写有何作用?

- 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枇杷树?

课堂总结(约5分钟)

归纳全文主旨,强调本文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更是对生命短暂、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同时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布置作业(约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尝试模仿本文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件小事或一个人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版权所有: 阜新生活网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