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见曦月”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不见曦月”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在这段文字中,“不见曦月”意指时间的流逝,隐喻桃花源中人们与外界隔绝,不被外界的时间观念所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时间表束缚,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没有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焦虑,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他们的日子仿佛不受时间的限制,就像“不见曦月”,不被太阳和月亮的交替所打扰。
这种生活状态让人向往,但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需求。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放慢脚步,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那里,时间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让我们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