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精选 >正文

牍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5-04-18 06:16:24  编辑:  来源:

导读“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书写用的木简或竹简,后来泛指书籍、文件等文字载体。围绕“牍”字,我们可以构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文化...

“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书写用的木简或竹简,后来泛指书籍、文件等文字载体。围绕“牍”字,我们可以构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文化内涵。

《汉书·匡衡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时期,匡衡勤奋好学却家贫无钱买灯油读书。他利用邻居家墙上的缝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夜以继日地苦读。最终,匡衡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名臣。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匡衡对知识的渴望,也彰显了古人对于学习的执着态度。“匡衡凿壁偷光”便由此而来,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而其中提到的“借光”一词,也隐含着通过外界资源获取知识的智慧。

此外,“积牍盈案”也是一个与“牍”相关的成语。它描述的是官府堆积如山的公文案卷,反映了古代行政事务繁杂以及文书工作的巨大压力。成语寓意事情繁琐复杂,需要耐心处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可以用来形容工作量大且任务艰巨的情况。

再如“付诸东流”,原意是指将东西扔进东边的大河里冲走,后引申为希望落空或者努力白费。如果结合“牍”的概念,则可以联想到辛苦撰写的文稿因某种原因未能流传下去,令人惋惜不已。

这些成语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牍”作为承载文字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它们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拥有的学习条件,并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版权所有:阜新生活网 ·(201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