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崔颢(hào)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名字常被误读为“崔颢(huò)”。正确的读音是“hào”,与“浩然”的“浩”同音。崔颢的诗歌以豪
崔颢(hào)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名字常被误读为“崔颢(huò)”。正确的读音是“hào”,与“浩然”的“浩”同音。崔颢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以《黄鹤楼》一诗闻名于世,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
崔颢出生于公元704年左右,卒于754年,字为“文举”。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他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但因性格直率,不拘小节,多次遭贬谪。崔颢的诗风深受李白的影响,但又自成一家,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边塞风光,情感真挚,意境开阔。
《黄鹤楼》是崔颢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思考。诗中的“黄鹤楼”不仅是地理上的名胜,更是文化上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崔颢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崔颢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