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军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戍边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保家卫
《从军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戍边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和豪迈情怀。全诗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边塞特有的景象:在烽火台旁的高楼上,黄昏时分,一位战士独自登上高楼,迎着萧瑟的秋风眺望远方。这里的“烽火”不仅指代战争,也象征着边疆的紧张局势;“百尺楼”则突出了边防设施的坚固与重要性。接着,“黄昏独上”四个字,既写出了战士孤独的身影,又烘托出他内心的沉思与坚定。
中间两句通过“羌笛”与“关山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氛围。“羌笛”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种乐器,其音色悠扬而略带悲凉,常用来表现边地风光和游子乡愁。而“关山月”则暗示了漫长的归途和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郁与无奈。
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点明了主题——家中妻子因丈夫远征而牵挂不已。这种相思之情虽真挚动人,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诗人用“无那”二字表达了对此种矛盾处境的无奈与叹息。
综上所述,《从军行》(其一)通过对边塞风光及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成功塑造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边塞生活画卷,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士们的深切同情。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堪称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