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吹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其原文如下: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
《吹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其原文如下:
吹笛秋山风月清,
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
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
武陵独树晚幽情。
何人倚笛凭危楼,
何处船行暗水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翻译与解读:
秋天的山间,微风轻拂,月光洒下一片清辉。在这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有人吹奏起笛子,那悠扬的乐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愁绪。这笛音婉转动人,像是在呼唤远方的亲人,又似是在倾诉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风儿吹过,将笛声传递得更加悠远;月亮高悬,照亮了关山的重重叠叠,也映衬出这笛声的凄美。
“胡骑中宵堪北走”,这里暗指边疆战事频繁,深夜里还能听到马蹄声,暗示着战争带来的不安定。“武陵独树晚幽情”,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一株孤树伫立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幽静深邃。最后两句“何人倚笛凭危楼,何处船行暗水流”,通过问句的形式,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的氛围——是谁倚靠在高楼之上,吹响了这伤感的笛声?又是哪里的小船,在这静静流淌的水面上缓缓前行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笛声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局动荡、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杜甫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