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月怀人的诗。这首诗以“嫦娥”为题,通过描写嫦娥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暗的画面:云母制成的屏风上映照着摇曳的烛光,光影斑驳,深邃而神秘。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银河渐渐隐没于东方的天空,晨星也慢慢消失,黎明即将到来。这里的“长河”和“晓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预示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接下来,“嫦娥应悔偷灵药”,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传说中,嫦娥因吞食仙药飞升月宫,从此与人间隔绝,过上了孤寂的生活。然而,在这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假设:“她应该后悔了吧?”这一反问不仅赋予了嫦娥人性化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他或许觉得自己也曾有过某种选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孤独与遗憾。
最后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碧海与青天相对,广阔而永恒,而“夜夜心”则强调了这种孤独感的持续性。它不仅是对嫦娥处境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的心中始终充满无法排遣的忧愁与思念。
综上所述,《嫦娥》通过对神话故事的重新解读,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它既是对古代传说的再创造,又是对个人情感的真诚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