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短短十个字,却描绘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短短十个字,却描绘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意境的画面。这句诗不仅勾勒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与孤寂,也展现了人类情感中的温暖与期待。
在那遥远的古代乡村,一扇简陋的柴门静静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此时此刻,一声犬吠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这是忠实的家犬发现有陌生人靠近时发出的警觉之声。对于旅人来说,这声音仿佛是希望的信号,意味着前方有人烟,有栖身之所。于是,疲惫不堪的“夜归人”加快脚步,朝着传来犬吠的方向走去。
这句诗所传达的情感十分丰富。一方面,它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尤其是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行人更显得渺小无助;另一方面,又传递出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尽管环境恶劣,但只要听到狗叫,就说明还有人家可以投宿,可以暂时摆脱风雪的侵袭。这种从孤独到安心的心理变化,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
这句诗还蕴含着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表情或动作,而是通过犬吠声间接地反映出“夜归人”的存在,让读者自行去想象那个在风雪中跋涉的身影。同时,“柴门”、“风雪”等意象则为画面增添了浓厚的氛围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总而言之,“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一幅充满人情味的画面,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缩影。无论外界多么艰难险阻,总有一盏灯会为你点亮,总有一扇门会向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