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封信不仅是对任安来信的回复,更是司马迁对自己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的深刻反思与倾诉。它以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文辞打动了无数后人。
原文节选如下: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注释:
- 剖符丹书:指皇帝赐予臣子的信物,象征着信任和权力。
- 卜祝:古代掌管占卜祭祀的人,地位较低。
- 伏法受诛:指因犯罪而被处死。
- 卒就死耳:最终走向死亡罢了。
-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由于自己平日的行为方式导致的结果。
-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比喻人的生命价值有巨大差异。
- 诎体:屈身。
- 易服:改变服装,表示屈从。
- 关木索:戴上枷锁。
- 被箠楚:遭受鞭打。
- 毁肌肤、断肢体:形容极端的肉体折磨。
- 腐刑:宫刑,一种极其残酷的惩罚。
司马迁在这封信中表达了他对生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遭遇的理解。他认为人的死有轻重之分,并强调了精神上的尊严比肉体上的痛苦更为重要。同时,他也为自己未能完成父亲遗愿而感到遗憾,但仍然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司马迁的伟大人格,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