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难点: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种舞蹈的魅力。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段舞蹈怎么样?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从而引出课题《安塞腰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错误,解释难懂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安塞腰鼓的?
引导学生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啊!”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安塞腰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气势磅礴。
2. 探讨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感受安塞腰鼓带来的震撼效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部分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理解。
3.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回顾整篇文章,归纳出安塞腰鼓不仅仅是简单的舞蹈表演,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安塞腰鼓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